close

 




















聖嚴法師:/追求快樂是起點不是目的


  


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人生有苦包括:生、老


、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以及


五蘊熾盛等,總稱為八苦,苦是人生的事實


,不過正因為有苦,所以人一出生就希望追


求快樂。


 



雖然說追求快樂是人的本能,但必須先釐清


:我們所追求的快樂是什麼?其實人類從出


生開始,最重要的不一定是追求快樂,而


滿足慾望,例如對食物、生活安全等慾望的


滿足,一旦慾望得到滿足就會產生快樂的


受,因此快樂和慾望兩者間有絕對的關係。


 



在物質上追求快樂、滿足,應該是現代人共


的傾向,否則物質文明不會發展得那麼


可是在追求快樂的同時,不禁令人懷疑,


們所追求的快樂是不是可靠?能不能維持


久?


 



適可而止的慾望本來是無可厚非的,但是如


果不合理、無止盡地追求慾望,就會因為慾


望得不到滿足而產生各式各樣的痛苦,所以


人們表面上在追尋快樂,事實上卻也在追尋


痛苦,因為所追求的快樂,都要付出痛苦的


代價,而且快樂不會是永久的真實,它只是


一種暫時的現象,說穿了不過是一種幻影。


 



而且享受快樂之後,又會回到痛苦的原點,


所以人生不過是從苦到樂、從樂到苦,一個


永不間斷的循環而已,只是人們自我安慰,


假想自己所追求的就是快樂,結果卻永遠陷


於痛苦之中。



 


例如修習禪定時有所謂的禪悅,只要能夠修


到身心統一,就會有一種沒有捆綁、束縛的


舒暢感,也就是輕安的快樂;又例如淨土宗


以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為終極目的,也是以極


樂來形容修行到最後的境界,可見修行的確


可以得到快樂的結果。


 



可是修行的目的並不單只為了自己追求快樂


,而是為了幫助別人遠離痛苦、得到快樂,


如果僅以追求快樂做為人生的目標,很可能


會變成一個享樂主義者而有所偏差,更有可


能適得其反地帶來痛苦。


 



因此追求快樂只能說是一個起點,是人類共


同的希望,不能誤以為追求快樂就是人生的


最終目的,否則僅追求物質生活上的快樂,


帶來的結果可能就是痛苦。


 



而且以佛教的立場而言,應該要有不為一己


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的精神,當一切眾


生都得到平安與快樂時,你才會真正的離苦


得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ranco 的頭像
    franco

    franco的部落格

    franc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