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西醫談膽結石治療


胡乃文(上海同德堂中醫師)






「醫生,我的胃痛,尤其右邊痛得不得了。痛到冒冷汗,想吐!」

究竟是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膽囊炎?膽結石?醫生趕緊開了單子,胃部內視鏡檢驗,胃十二指腸沒事。為了繼續找痛的原因,再開單子做腹部超音波檢查。

如果到中醫這塊兒看診,醫生會先問問病情,什麼時候痛?口苦不苦?是不是有噁心的感覺呀?如果有吐的現象,吐出什麼東西?如果口苦、噁心,吐了以後是不是感到舒服些?再切一切脈,如果「關前」見到小小的「短、硬」脈象,幾乎就可以斷定患膽結石病;再敲擊右脅有無似針刺痛感,可以更確定得了膽結石「病」。

以前的中醫,甚至稍早期一點的西醫,都沒有這個「膽結石病」。近代有了X光機、超音波儀器,就「看到」膽結石。

中醫治療膽結石用的是「辨證論治」法,辨別「證狀」的「陰、陽、表、裡、虛、實、寒、熱」而治療,不是一般醫藥書中的見「症狀」而治。


治療膽結石 中醫以「和」治之

膽結石顯現的病狀,一部份病人沒有特別的病狀,一部份有病狀。如果有病狀的,大概是類似胃病、十二指腸病那樣,上腹或右上腹疼痛悶痛,有時伴隨背部及右肩疼痛,噁心、嘔吐、消化不良(尤其吃油膩食物時)、腹部脹氣、噯氣、發燒、寒顫、黃疸,嚴重者無尿、休克等。

上面這些症狀,以中醫的「辨證」、「施治」看法,屬「肝膽不和、肝脾不和、肝胃不和」的證狀表現。既然是「不和」,就要使用八法治療當中的「和」法治療。

它是肝經、膽經、脾經、胃經的病情,就使用一些引經藥物,將「和」藥引入肝經、膽經、脾經、胃經,將數經的不和現象解決掉。古方當中,小柴胡湯、大柴胡湯、柴胡清肝湯、柴胡疏肝湯……等,就能針對肝膽脾胃的不和而治療。

中醫看病,不是只看病的一個方向,它還得看「兼證」,例如病人有消化不良的現象,再加入「消導」的藥物改善消化;病人如果兼有尿少、無尿的病狀,就加入「利溼」的藥物,以改善體內濕氣。

人們對中醫的印象,多數覺得它神祕,筆者用以上的方式分析後,您說它神祕嗎?不但不神祕,反而覺得它的分析病狀以及治療方式都是很符合科學的。


應用古驗方醫治 快速解除痛症

中醫治病,不會是只使用藥物的,還有很多的中醫處理方法可以選用,例如:針、灸、按、摩、推、拿等。這些治療方法都和用藥的法則類似,都治療肝經、膽經、脾經、胃經等,都是除了針對這幾條經絡外,還治療兼證。

《黃帝內經•素問》,有〈繆刺篇〉的論述,「人有所墮墜,惡血留內,腹中滿脹,不得前後…刺三毛上各一痏,見血立已,左刺右、右刺左。」這一段經文,和膽結石的症狀有些類似,於是試驗照方在左「大敦」穴放血治療;得到的結果是,可以快速將膽結石的痛症解除。


吃少量油脂食物 有利膽結石排出

一般人以為,膽結石病人吃了油脂類食物會感到腹痛,就應該絕對禁止吃油脂食物,其實那是一種誤解。從膽的生理學分析,可以有比較清晰的了解。

膽汁從肝臟分泌,儲存並且濃縮於膽囊中。如果濃縮過度,有可能成為膽囊結石。吃含油脂的食物,可以刺激膽囊收縮排擠出膽汁,用以乳化油脂利於將油脂消化吸收。

膽結石患者由於膽囊阻塞,膽汁不易擠出,當吃了過多油脂類食物,膽囊必須排擠出相對大量的膽汁,就必須增強收縮的力量,有時收縮力增大過度可能痙攣,就感到非常的痛甚至於絞痛。

少量吃油脂類食物,反而有利於膽囊收縮排出膽汁,不易成為結石病患。如果已患有結石,也不要怕吃油脂類食物,吃少許多油,有利於刺激排出少量膽汁,膽結石會逐漸的溶解變小,最後被排出(這也就是現在網路上瘋傳的,有人用橄欖油、蘋果汁幫助排出膽結石的原理所在)。只是,如果膽結石太大太硬,已經痛得不得了,針灸或按摩陽陵泉穴,或前面所云《內經》治法,在大敦穴放一點血,能有一些幫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ranco 的頭像
    franco

    franco的部落格

    franc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