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此,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研訂出蔬果農藥的「可接受的風險」,也就是「殘留農藥安全容許量標準」作為行政管理上的管制點。也就是說,由行政院農委會核定的合法農藥,只要以正確、合法的方法,適時適量地噴灑使用,並在規定的期間後採收,蔬果即使檢驗出農藥殘留,其殘留量也應在「殘留農藥安全容許量標準」範圍內,吃進人體內的總攝入量不超過標準,就不致發生健康危害。
自99年1月起至8月份,在傳統市場、超市與包裝場等場所,共抽驗農產品1,433件進行殘留農藥檢驗,結果有145件與規定不符(不合格率10.1%)。對於不符合者已追蹤其源頭,並依食品衛生管理法查處辦理。
但凡事都有一定的風險存在,無法達到「零風險」的理想,那麼如何有效地避免或降低風險才是當務之急。因此,消費者可採取一些防範措施降低風險,如:不要選購外表太過鮮豔光滑者;選擇具有農委會認證標章或良好信譽商家的產品等。
民眾在食用或烹煮前,以流動清水反覆沖洗,去除可能的殘餘農藥。常見的葉菜類蔬果,如小白菜、青江菜、茼蒿、油菜等,應於沖水後切除近根部處,再將葉片剝開沖洗。包葉菜類,高麗菜、甘藍、包心白菜等,農藥大都會殘留在外圍葉片,所以應先去除外葉,再拆成單片用清水沖洗。瓜菜類如小黃瓜、青椒、苦瓜如需連皮食用,先以軟毛刷洗後再水沖。
至於根菜類的蘿蔔、馬鈴薯等,以清水沖洗後再去皮。豌豆、四季豆、菜豆、小黃瓜、芥藍菜等屬連續性採收農作物,農藥殘留的可能性較高,須增加清洗次數及時間。要剝皮的水果,如枇杷、柳丁、荔枝、椪柑、香蕉、鳳梨、柑桔、西瓜、芭樂、奇異果等,在去皮前要以大量清水沖洗,以免農藥污染到果肉。
留言列表